最新资讯
摘 要
开放实验室遵循国家人才培养相关精神,参照国内外已建成开放实验室的运营模式,启动专家库组建计划,通过“LAB-ETS”模式推动专家资源共享和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北斗专项工程的相应推出和北斗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显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有专家预计,2020年北斗系统应用将占据国内市场80%、国际市场20%的份额。目前,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已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人才作为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其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迫在眉睫。
目前,从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技术研究呈现相对封闭的格局,承担北斗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研究的单位过于集中,且人才数量有限,研究负荷过重。面对各单位相当旺盛的人才需求,一类高校专业学科建设滞后、专业对口人才培养周期长、数量少;二三类院校相关学科专业缺少北斗技术研究机会、缺乏实际课题历练、堆积了大量人才资源。因此,如何降低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门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人才窘境的关键。
为解决这一问题,卫星导航仿真与测试开放实验室参照国内外模式,启动专家库组建计划,开启“LAB-ETS”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和“N+1”培养计划,联合共建北斗教育课程培训体系和高校卫星导航专业,推动北斗应用人才培养,为中学生提供科普教育、为大专生提供技能教育、为本科生提供基础教育、为研究生提供创新教育,同时,为企业提供员工再教育服务。“LAB-ETS”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专家库专家为核心和纽带、以线下开放实验室环境为平台以及在线全球卫星导航仿真软件系统为基础,通过微小课题和相关教学设备共同支撑构建的人才培养环境。
在“LAB-ETS”人才培养模式中,依托微小课题任务,以专家为核心联合企业工程师和高校研究生组合为ETS小组,专家作为教师角色,为工程师和研究生提供指导,研究生与工程师互为学习,工程师发挥工程经验优势,研究生发挥创新研究优势,共同完成微小课题任务,实现了工程研究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在LAB-ETS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根据需要在专家指导下发布微小课题并提供适当的课题经费,这不仅可以解决企业产品开发中的创新问题,而且可以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渠道;微小课题附带的适当科研经费可以适当补贴研究生学习生活费用,又可以驱动研究生创新、就业以及创业的积极性;线下开放实验室环境和在线全球卫星导航仿真软件系统为研究生试验和学习提供了支撑,直接推动课题研究。
LAB-ETS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向高校的直接延伸和深度融合,在研究生完成基础课程后,直接进入以需求应用为导向、企业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更加有利于研究生的创新、就业以及创业。
“LAB-ETS”模式推动专家资源共享
今后,开放实验室将将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老师、工程师与学生在这一平台的合作共赢,帮助其实现成果转化,预计在未来的1-2年,开放实验室专家库资源将以高校为重点,涵盖国内各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完成专家库组建、扩建及提质工作,专家库网上平台也将逐步向全社会开放,其成果转化率争取达到30%,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水平,为中国卫星导航事业培养人才,推动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善。
相关政策
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国务院【(2005)44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多方式、多渠道培养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方式:0731-89928802(夏老师)| 技术咨询:0731-89928801转8055(张老师)| 传真:0731-89928802
邮 箱:office@gnssopenlab.org |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尖山路39号中电软件园16栋 湘ICP备1101039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