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信息

“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本科生暑期双创课程实施方案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04 08:06:2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建立和发展卫星导航应用学科。2001年,按照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部署,承担并圆满完成国家软科学研究项冃“我国参与欧盟GALILEO计划的对策研究"。2003年,中国与欧盟成立“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选址北京大学。2005年,原国防科工委启动“北斗二号”民用市场开发与产业化专项,由北京大学 会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负责专项总体组和人才培养。2006年,按照教育部 的部署,由北京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牵头,组织教育部16所直属重点高校 筹建“卫星定位与导航”学科体系。2009年,教育部成立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成员包括全国20余所教育部重点高校),依托北京大学。2010年,教育部科技司、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发起举办“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由北京大学承办。基于二十余年来卫星导航应用学科创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奠定的基础,2019年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立“导航与位置服务”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于2020年开始招生。作为国内首个卫星导航应用二级学科博士点“导航与位置服务”的核心课 程之一,“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本科生课程于2019-2020学年第三学期 (暑期)正式开课。

一、课程信息

• 课程名称: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

• 英文名称:BDS/GNSS-based Spatiotemporal Intelligence

• 课程编号:01230470

• 学分:2

• 周学时:32

• 总学时:32

• 开课院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 开课学年度:2019—2020年

• 开课学期:暑期(3), 2020年6月2日—7月3日

• 课程体系:全校公选课

• 授课语言:中文

• 教学计划系列:公开与基础课程、通识与自主选修课

• 修读对象:全校学生在籍、留学生(优先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和来华的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在籍学生、外校学 生、海外交换生、港澳台交换生


二、任课教师及各专题双创导师组长与责任导师

1、任课教师

陈秀万,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教授。1998年着手在北京大学建立和发展卫星导 航应用学科,2000年起开设《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原理与应用》研究生课程, 2004-2005年开设《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校通选课;2005年负责“'北 斗二号'民用市场开发与产业化专项”卫星导航应用论证平台建设;2007 年负责组织筹建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中心;2009年参与组织筹建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任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分)中心主任; 2010年起任“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 家“863”计划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兼容软件接收机的研制及其在ITS中 的应用”、教育部国防基础科研项冃“卫星导航关键技术跟踪与应用模式研究”、国防科工局航天预研项目“多模GNSS与遥感卫星数据融合技术研 究”等多类项目数十项,组织编著《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兼任国防科工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第 一届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专家组 专家、北斗系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际合作专家组专家、中国卫星导航定 位协会专家顾问团成员、武警部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等。

景贵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丝路研究院研究员。1991年、1994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 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担任助教、讲师;1997年至2004年在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信 息处担任助理调研员;2004年至2017年在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工作,曾经担任处长、副主任职务。2017年至2019年受聘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北斗丝路学院院长。曾具体负责推动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工作15年,并推动筹建和负责管理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作为主要执笔人参 与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科技重大专项规划编写,作为中国第二代卫星 导航系统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编制组专家执笔民用示范部分,提出并论 证了全球星座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系统新概念,现为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专家 组副组长。组织和参与多个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五年科技规划和计划项目 管理,是科学技术部羲和系统主要参与者。目前从事北斗系统、导航与位 置服务科硏、教育等工作。

2、各专题双创导师组长与责任导师

2020年“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本科生暑期课程特邀如下专家担任各专题的双创导师组长(**)与责任导师(*):

(1) “兼容芯片与终端”专题:张峻林、赵金刚

(秘书:薛艳芳 “北斗杯”大赛秘书处项目主管)

(2) “增强系统与高精度位置服务”专题:过静勇、赵毅

(秘书:赵明乐 北京大学博士生)

(3) “物联位置网与中国位置云"专题:郑立中、刘军

(秘书:郭鹏北京大学博士生)

(4) “车联网与智慧交通”专题:杜平、李殿赞

(秘书:刘茂林北京大学博士生)

(5) “数字减灾与智慧应急”专题:董绪荣、纪任鑫

(秘书:郭金辉北京大学硕士生)

(6) “智能农机与智慧农商”专题:吴才聪、李飞

(秘书:杨振宇北京大学硕士生)

(7) “航空导航与生命救援”专题:曹冲、李欣

(秘书:明朝辉北京大学博士生)

(8) “船联网与信息装备”专题:杨东凯、张正炬

(秘书:刘永欣 北京大学硕士生)

(9) “通导一体与智慧健康”专题:邓中亮、刘志耘

(秘书:张辰璐 北京大学硕士生)

(10) “遥感与导航融合服务”专题:唐粮、徐振亮

(秘书:高涵 北京大学博士生)

(11) “北斗产教融合创新”专题:谭述森、唐双全

(秘书:丘扬 “北斗杯”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


三、课程简介

1、中文简介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 和欧洲GALILEO并称世界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于2018年底建成并开始提 供全球基本服务,2020年年底将完成全球系统建设并正式提供服务。时空 智能和视觉智能、声音智能一样,属于人工智能的一部分。精准时空服务 ——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和纳秒级授时服务,已经成 为人工智能感知外在所需的基础信息之一。“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属于二 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 工智能)之“空间技术”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

本课程结合北斗时空智能应用创新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相关项目的实施,以及北京大学“导航与位置服务”学科(全国首个卫星导航 应用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基于“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 新大赛(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于2010年联合发起)项目十余年来累积的 大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及孵化经验,面向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介绍北斗卫 星导航与时空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关键技术、典型应用和对创新 型国家建设的深远影响,展示北斗系统的应用发展前景,为大学生和社会 公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的平台。

本课程依托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 部工程研究中心、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等平台,突出跨学科综 合优势,加强与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应用技术研究分中心)21 所成员高校和“北斗遨翔”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计划的专家团队、科技教 师、企业高管、行业主管人员等的合作,探索将北斗时空智能技术的原理、 应用和前景融入基础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中,培养、激发青少年开展 北斗时空智能创新创业的兴趣、热情。

本课程将邀请政、产、学、研、用、资领域专家担任课程讲师和创业 导师,通过讲座、考察、观摩、实训、挑战赛等形式,展现科学、技术、 工程和商业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对北斗时空智能技术的理解和创新创业体 会。课程注重创新创业实践,以创新创业项目组为培养单元,选择若干个 独具创意和产业化前景的时空智能应用领域(兼容芯片与终端、增强系统 与高精度位置服务、物联位置网与中国位置云、车联网与智慧交通、数字 减灾与智慧应急、智能农机与智慧农商、航空导航与生命救援、船联网与 信息装备、通导一体与智慧健康、遥感与导航融合服务、北斗产教融合创 新等)。优先支持“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和双创孵化 机构(创投基金)有资助意愿的项目,由双创“三师”(科技教师、科学大 师、创业导师)对各项目团队进行针对性指导、训练,并通过挑战赛、项 目路演、中外双创资源渠道对接等形式,推动双创团队和创投机构的成果 转化与企业孵化合作。

2、英文简介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 is one of the fbur space-based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 along with US's GPS, Russia's GLONASS, and the Etu ope Union's Galileo. The China homegi owii BDS system stalled to provide global initial seivice at the end of 2018, as the constmctioii of the BDS-3 piiniaiy system had been completed by then, and BDS-3 will succeed the constiiiction of whole constellation and provide global full operation seivice by end of2020. Spatiotemporal intelligence, like visual intelligence and acoustic intelligence, belongs to part of aitificial intelligence (Al). Piecision space-time seivi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basic sensed iiifbnnation needed by Al. BDS/GNSS-based Spatiotemporal Intelligence (BDSI) belongs to the intersection field of space teclui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hich, along with energy tecluiology, have been called the world's tluee most advanced tecluiologies since 1970s.

Tliis coiuse is aimed to iiitegiate the incubation experience for and innovation acliievements from paiticipants of the BeiDon Cup Cliina Adolesc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Iimovation Contest (BD-CASTIC) initiated by Science and Teclmology Depai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ith related organizations in 2010. and the navigation and location-based seivice (NLS) discipline initiated by Peking University, so as to provid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iuship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other yoimgsters. Tlie contents of the com se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s of basic concepts, development histoiy key tecluiologies and typical applications of BDSI. and its fai-reaching in屮act on the innovative coimtiy constiiiction. and provide a platfbnn for pioneers to fiilly imdeistand BDS system and spatiotemporal intelligence.

Relying on Pek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Innovation and Entiepreneiusliip of Global College Students. Eugiiieeriiig Research Center ofEaith Obseivation and Navigation of the Miiiistiy of Education, China-Eiuope Satellite Navigation Teclmology Training and Cooperation Center etc., this course strengthens the interdisciplinaiy advantages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21 member miiversities of Joint Center of GNSS of the Miiiistiy of Education, and the organizers and experts of BDShaie Youth Science and Teclmology Iimovation Education Program. Thiougli the co-iimovation among team experts, science and teclmology teachers, and enteiprise executives, we wish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BDSI teclmology into various natiu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cultivate and stimulate the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yomig people ill BDSI iimovation and entiepreneiusliip.

Experts fiom goveniniental sectors, miiversities. institutions, application and investment organizations will be invited to seive as lectiuers and entieprenemship mentors. Tluougli lectiues, field surveys, project roadshow, training and challenge competitions, participants will share imderstanding of BDSI and thei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with experts in various fields. Tlie comse focuses on the practice of iimovation and entieprenemship, with project team as the training wiit. Each team chooses one of the BDSI application fields with unique creativity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spects, such as compatible cliip and teiniinal. eiilianced system and liigli-precision location seivice, IOT and location cloud, internet of veliicle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itation. digital disaster reduction and smart emergency response, intelligent agiicultiual macliiiieiy and smart agriculture & e-coiumence. aviation navigation and life rescue, ship networking and infbnnation equipment, integration of conuminication & navigation and smart health, remote sensing and navigation integiation seivice. iiidustiy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imovation. etc., with incubating support prior to the BD-CASTIC award wiiming projects and those with fiuidiiig intention fiom iiuiovation and entrepreneiuship incubators. Outstanding science and teclmology teachers, scientific experts and ventiue mentors will jointly provide targeted guidance aiid training to the project teams, so as to stiongly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eam and ventiue capitalists in achievements incubating and teclmology transfer.


四、课程大纲

1、课程基本目的

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全面了解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的发展前沿,全面了 解当前时空智能在各领域应用的进展、挑战和机遇。课程以学生听讲和双 创实训为主,邀请科技与产业专家讲解时空智能在各领域应用的实例,并 担任各专题项目小组指导教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路、创新思维和动 手能力。实践环节采用企业参观、各专题(小组)实训以及产业创业计划 等形式,进一步加深时空智能如何结合产业需求的理解,并以创业计划及 产业报告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的深入其中,真实的提升产业敏感度和学以 致用的能力。

2、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1591232787(1).png

1591232811(1).png

3、 教学方式

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分组实训+研讨交流”的方式。课堂讲授由北 斗系统与时空智能领域的科技专家和产业领军人物主讲,以实际案例分析 为主。学生自由组合形成项目小组(每小组4一6名学生,包括留学生、研 究生、大学生、高职生、中学生等),就共同感兴趣的主题,确定创新创业 项目选题开展研究,在导师组(各小组配科普教师、科技专家、管理专家 和产业专家)指导下,由责任导师具体带领,依托相应专题的北斗科技创 客中心,开展创新创业实训,形成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 课程讲授和分组实训过程中,穿插组织选题讨论、项目路演(挑战赛)、技 术交流、总结汇报等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

4、 成绩评定办法

(1) 课堂上表达与分享的参与程度、课程反馈(双创讲座)20%;

(2) 跟项目导师的面谈、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双创特训)40%;

(3) 小组项目方案(WORD)和PPT展示(双创挑战赛)40%


五、各专题(创客中心)双创项目指南与指导教师团队

1、北斗兼容芯片与终端科技创客中心

(1)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兼容芯片与终端科技创客中心依托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 信息产业园。该公司长期致力于卫星导航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掌握 BDS/GNSS芯片核心技术,拥有BDS/GNSS芯片IP核。自2004年以来, 围绕BDS/GNSS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了系列化BDS/GNSS芯片、板卡和 组件、终端等产品。芯片产品包括BDS/GNSS射频芯片、BDS/GNSS基带 芯片、智能手机专用BDS/GNSS芯片及IP核。板卡和组件类产品包括嵌 入式BDS/GNSS板卡、BDS/GNSS/INS组合导航模块、BDS/GNSS气象探 空模块、BDS/GNSS双天线测向组件。终端类产品包括BDS/GNSS警用终 端、BDS/GNSS高精度手持终端、高精度BDS/GNSS地基增强系统全网测 试终端等。BDS/GNSS产品在华为智能手机、车载导航、气象探空、警车、 航空、航海、航天、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网测试验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公司也承担了北斗卫星导航国家重大专项核心技术攻关任务。

(2)项目指南

BDS/GNSS芯片、模块与终端项目,旨在基于BDS/GNSS天线、芯片、 板卡、模块和终端等核心技术,在北斗科技创客中心依托单位和指导教师 团队的带领和协助下,开展以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为主的,同时兼容其他国 际主流卫星导航系统的BDS/GNSS技术和产品创新和创业活动。本专题重 点考虑北斗导航系统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为所属国 家和地区,设计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适合特定应用场景、适应特定环境 的、满足特定要求的、安全可控的BDS/GNSS天线、射频芯片、基带芯片、 导航算法、导航组件或应用终端产品。尤其是针对公安警务、手持定位、 车载导航、电力系统安全授时、气象探测、船舶测向、航空、航海以及本 地卫星导航增强系统设计和验证等领域,设计开发专有技术和产品,以满 足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全球卫星导航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2020年度双创项目重点候选方向:

1-1 BDS/GNSS芯片设计与应用模拟仿真平台

1-2 BDS/GNSS定位导航板卡与组件

1-3 BDS/GNSS/INS定位导航组件

1-4BDS/GNSS定位导航应用终端

1-5 BDS/GNSS双天线测向终端

1-6 BDS短报文与“5G+北斗”解决方案

1-7 BDS/GNSS芯片与终端应用系统级产业化

(3)指导教师团队

张峻林"(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研究员)

赵金刚*(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陆明泉(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 究中心导航芯片与接收机研究中心主任)

张正垣(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雨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72所副研究员)

陈熙源(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北斗杯”大赛大学 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李九彬(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北斗杯”大赛 中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2、北斗增强系统与高精度位置服务科技创客中心

(1) 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增强系统与高精度位置服务科技创客中心依托千寻位置网络有 限公司。千寻位置是全球领先的精准位置服务公司,提供高达动态厘米级 和静态毫米级的定位能力,是IoT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公司成立于 2015年8月,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千寻位 置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基础定位数据,利 用遍及全国的超过2400个地基增强站及自主研发的定位算法,通过互联 网技术进行大数据运算,为遍布全国的用户提供精准定位及延展服务。

(2) 项目指南

瞄准世界各国(地区)对高精度GNSS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的需求,结 合北斗全球地基增强站网的总体布局和建设规划,基于国家北斗地基增强 系统(千寻位置公司建设和运行)建设经验和高精度全国“一张网”运行 服务模式,深度集成“九五”以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全国共享 高精度GNSS基准网(全网共享数据推广至气象、测绘、国土、交通、水 文、教育、地震等部门100多家单位)等重大工程的相关成果,开展跨区 域(国家)、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北斗增强系统与高精度位置服务相关核 心技术,推动创建北斗地基增强台站与国家(区域)GNSS观测台网数据 中心。开展基于高精度GNSS观测台网的高精度位置服务系统集成,利用 千寻位置公司提供的高精度全国“一张网”建设方案及相关的开发支撑平 台(开发板、开发工具、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釆取“即插即用”模式, 以突破技术壁垒,降低北斗高精度应用开发门槛,提高产品开发迭代效率。 着眼于把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变成公共服务,致力于打造物联网时代的新 时空基础设施,推动建设基于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平 台,构建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生态圈。

2020年度双创项目重点候选方向:

2-1北斗地基增强站与国家(区域)GNSS观测台网数据中心

2-2基于高精度BDS/GNSS观测台网的地壳监测与地震预报

2-3高精度地基增强系统应用装备与(大众消费)用户终端

2-4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智能驾驶应用与智慧交通系统

2-5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应用与公共服务

2-6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农业、电力、应急等)行业应用

(3)指导教师团队

过静璃"(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教授,“北斗杯”大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赵毅•(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

孙敏(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教授)

明德祥(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原国防科技大学副研究员)

周新华(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终端生态运营部生态运营)

赵龙(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企校合作部经理) 

钱银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大数据学院副教授) 

龙新明(四川省成都市华阳中学科技教育中心主任,“北斗杯”大赛中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3、北斗物联位置网与中国位置云科技创客中心

(1) 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物联位置网与中国位置云科技创客中心依托北斗导航位置服务 (北京)有限公司。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是在北京市政府 指导下,依托中关村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项目,由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 有限公司以及中关村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的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等六家单位于2013年8月共同出资成立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 资金3亿元,是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单 位,旨在国家和北京市导航与位置服务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设产业 发展亟需的服务运营环境、公共开发环境、北斗终端性能测试与应用系统 评估验证环境,形成导航位置服务产业公共运营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服务 中心,立足北京,服务全国,推广北斗应用、创新位置服务商业模式,打 造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应用集成的基础性公共位置服务平台。 公司组建的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北斗 平台工程实验室,是经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的市级工程实验室, 以解决制约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导航和位置服 务产业的资源开放共享为目标,促进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带动北京 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北京发展成国内领先的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基地。

(2)项目指南

依托“中国位置”云服务平台的终端接入、网络地图和云计算服务, 面向智慧旅游应用,接入智能手机、北斗RD、北斗RN等多种互联网、物 联网终端,基于北斗实时定位和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构建广域、无缝覆盖 的旅游监控位置服务网,实现游客与家人、导游、旅行社、救援机构、管理部门等旅游大数据的一站式管理。游客利用北斗智能终端和手机客户端 按需上传位置数据,并可与家人分享实时位置和旅游信息,遇险时i键发 送并利用北斗短报文安全传送SOS报警信息到监控平台;监管部门通过地 图服务实时掌握游客的状况,査询历史轨迹,推送气象、灾害等预警信息, 对游客进入危险或禁止区的行为进行告警,并将遇险游客SOS求助信息实 时分发至紧急联系人、救援组织(机构)、政府部门以实现精准救援;救援 机构利用移动通信或北斗短报文与遇险游客进行对话,根据游客的位置信 息实施救援。

2020年度双创项目重点候选方向:

3-1国家级位置服务云平台研发与企业位置服务平台开放定制

3-2全球位置服务试验网(物联位置网)国家级应用示范

3-3中国物联位置网及其应用终端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3-4北斗/GNSS导航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

3-5国家(区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3-6景区天空地协同监测预警与智慧景区管理平台

(3)指导教师团队

郑立中"(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顾问、原常务副主任,“北斗杯” 大赛组委会主任)

刘 军*(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曹红杰(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锐志(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黄 舟(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地 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闻 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北斗杯”大赛大学组 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徐明霞(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西安市部邑区教育和

科学技术局挂职) 彭其斌(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事业发展部主任、高级教师,“北斗杯”大赛中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4、北斗车联网与智慧交通科技创客中心

(1 )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车联网与智慧交通科技创客中心依托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 团。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是一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和信息技术的 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单位、 中国位置网服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工信部直属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副 理事长单位。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科协的指导下,成立了北斗航天 企业科学技术协会。并由姚建鮭院士主导建立了北斗航天“院士专家工作 站”。同时与中科院遥感所共同组建了 “北斗及遥感卫星应用联合研究中 心二多年来,公司以曾在军内长期从事信息和通信领域的资深科学家为核 心,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772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信息 科技有限公司和相关院校专家合作,致力于北斗卫星导航民用系统的应用 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公司从研发北斗芯片、北斗模块、北斗终端产品到北 斗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以及各行业的应用管理系统开发,真正实现了 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体化发展。

(2) 项目指南

智慧交通经历了 “信息化”阶段和“网联化+协同化”阶段,正在向“自 主交通”阶段发展。智慧交通的本质是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不仅要 解决道路侧的问题,还需要综合解决人、车、路、环境的问题,通过“人 -车_路_网一云”五个维高度协同,最终实现人、车、路、环境等全要素的自 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控制。车联网发展需要依托于“人-车-路-网-云” 五维协同,打造"自由的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灵活的网、强大的云”, 其终极目标是赋能实现自动驾驶和自主交通。基于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 和授时功能,针对车联网与智慧交通领域应用所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应 用模式、业务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等重大课题,充分发挥北斗系统“融网 络”、“融技术”、“融服务”、“融终端”、“融应用”的天然特性,实现北斗系 统在车联网和智慧交通领域深度应用。通过北斗与5G技术融合,形成车 联网的可感知、可测量、可计算、可控制,支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 能等融合,最终在出行即服务、自动驾驶、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领域进 行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应用示范。

2020年度双创项目重点候选方向:

4-1智能车。智能车主要包括决策层、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传感器、 处理器等核心组件。可针对GNSS/RTK.激光点云处理、惯性 导航、航迹推算、SLAM、VSLAM/VO/VIO等关键技术进行 研发和集成应用。

4-2智慧网。使用5G网络的移动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能力,与北 斗车联网深度融合,为C-V2X提供灵活性高、顽健性强的网 络能力。通过车内网、车际网、车载互联网,实现数据收发、 协议转换、定位、时钟同步以及安全和管理等功能,推动与低 时延、高可靠密切相关的远控驾驶、编队行驶、自动驾驶等具 体场景的应用。

4-3智慧路。通过各类通讯方式(LTE、5G、LTE-V2X、5GNR-V2X 等),使用智能化交通控制设施(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 护栏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各类环境感知设 备,集成路侧交通信息采集、发布、本地边缘计算能力等,形 成的一体化路侧智能设施,打造智慧路应用示范。

4-4强大的云。构建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云控平台,可 为车载终端、一体化路侧智能设施、第三方车联网应用平台提 供高并发接入、实时计算、应用托管、数据开放、决策控制等 能力。

4-5智能绿色物流。利用BIX5G技术推进物流行业在物流仓储装 备、物流可视、车联网、无人配送设备、物联网等领域的跨越 发展,賦能垂直行业并深度融合,形成智能物流大生态。通过 人工智能、机器智能、AR\VR、区块链等关键技术,实现物流 资源的在线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物流系统感知、 思维、学习、预测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个物流 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效率,推动“一 带一路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

(3)指导教师团队

杜平(中国智慧交通车联网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国家战略性 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原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 记、常务副主任)

李殿赞(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

张志平(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教授级高级 工程师)

马庆禄(重庆交通大学智能交通系主任、教授)

张威奕(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大学博士后)

闫玉良(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北斗杯”大赛中学组十 佳优秀科技教师)

5、北斗数字减灾与智慧应急科技创客中心

(1)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数字减灾与智慧应急科技创客中心依托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应急 救援与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是根据党中央、国 务院机构改革部署和《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经教育部 批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种学院更名组建为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是 应急管理部直属院校,主要承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人才培养、专 业培训和科研等任务。2004年开办本科教育。学校前身是中国人民武装警 察部队警种学院。2008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9月,转制移交至应 急管理部,更名为中国消防救援学院。转制前,警种学院是专门为武警警 种部队培养基层指挥、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全日制本科军事院校。2018年12 月29日上午,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应急管理部党组书 记、消防救援总监黄明为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揭牌并讲话。经过40余年的接续发展,建立了以森林防灭火为核心,以黄金地质勘查、水电建筑、交通 施工和抢险救援等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累计为军地输送5万余名应急 救援人才。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多所高校合作办学,与北京大学共建应急救援与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拥有科技部挂牌的无人机遥感系统综合验证场,具有固定空域的无人机飞 控师培训基地。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注册的A类依托单位, 承担国家和军队应急救援课题多项,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防灾减灾救灾实 践。截止2019年学校开设消防指挥、消防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4个本科专业。学校2019年面向全国31省市招生;消防指 挥、消防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3个专业招收理科生,思想政治教 育招收文科生。

(2) 项目指南

针对跨区域级、国家级、城市级灾害应对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的 实际需求,综合利用室内外无缝定位、物联位置网、5G与卫星通信、大数 据等先进技术,组织研发具备“数据共享一片云、精准时空一张图”的天 空地协同数据监测、智能位置大数据处理、应急处突快速反应和精细化指 挥调度管理技术与装备,为重大自然灾害(火灾、水灾、地震等)、城乡公 共安全与突发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车辆、物资等的精准监管提供 高效可靠的指挥平台。结合COVID-19疫情全球防控的经验教训,加强基 于BDS/GNSS的智能位置服务技术与时空大数据云平台研究,以大数据、 网格化呈现辖区的态势信息,并结合确诊及疑似病例地点的时空数据对疫 情进行推演与预警。借助北斗防疫手环、电子门磁等智能终端看住门、守 住人,出入电子化通行、健康数据自査上报,实现居家隔离监测、社区出 行管理等疫情防控功能、为社区工作人员减轻压力,助力无接触社区管控, 保障机场、车站、社区、医院等重要区域隔离人员的有效管控,保障企业 安全有序复工。除了 GNSS基本定位功能外,充分利用“北斗三号”系统 提供的新版短报文服务、生命救援服务、高精度PPP和SBAS等服务功能, 开展北斗时空信息在数字减灾与智慧应急各领域的服务应用研发,如关键 技术、应用方法、应用模式、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产业化发展及境外推 广等。重点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智慧应急物联网技术;重大灾害监测与应急救援系统;北斗智慧应急物流保障管理平台; 北斗为核心的综合PNT技术及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等。充分发挥我国在北 斗/5G/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先进性和自主可控的优势特点,开展北斗时 空智能在数字减灾和智慧应急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产品与服务平台研发、 以及国内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场景示范。

2020年度双创项目重点候选方向:

5-1基于多通信手段的应急现场灾情采集与速报系统

5-2重特大灾害天空地协同监测与智慧应急服务系统

5-3城镇公共安全立体化网络构建与应急响应服务系统

5-4国家(区域)级林草火灾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

5-5复杂救灾场景下多机器人/无人机协同的分布式定位技术

5-6公共卫生大数据釆集与智慧疫情防控管理服务平台

(3)指导教师团队

董绪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航天信息学 院教授,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兼职教授)

纪任鑫(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应急救援与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主任)

李京(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空间信息技术研究 所所长、教授,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李智慧(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智慧警务学院讲师、中央党校(国家行 政学院)中欧应急管理学院博士后)

柴明喜(北京京元智慧应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原武警警种学院 黄金系主任)

牟凤云(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北斗杯”大赛 大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刘友文(闽江学院海洋学院副教授,“北斗杯”大赛大学组十佳优 秀科技教师)

吴德双(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北斗杯”大赛中学 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6、北斗智能农机与智慧农商科技创客中心

(1)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智能农机与智慧农商科技创客中心依托京元绿谷(北京)科技有 限公司。京元绿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数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 京大学科技开发部2014年创立)下属企业,专业从事智慧农商综合服务, 由北京大学(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慧农商协创师生团 队牵头创建。公司集聚了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荷 兰智慧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开发中心等优势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团队资源, 旨在利用国际领先的空间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改造、 创新、变革传统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帮助农业生产者大范围提高农产 品的安全与品质。通过院地合作、协同创新和先试先行,积极探索美丽智 慧村镇发展新模式,培育“智慧农商”(智慧(数字)农业-智慧(电子) 商务)新业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第六产业”全产业链核心企业群,推 动数字乡村和现代农业大发展。吸取和集成国内外已有“家庭农场”、“合 作社”、“公司+农户”、“产业联盟”、“基金会”等相关组织运行机制的优点, 打造独具特色的''联盟+公司+联社+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京元公社(乡 镇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合作联社)经营组织管理模式。公司启动实施“双红” (红色老区红色筑梦)青年百县千社(乡镇智慧农商综合服务合作联社) 万场(供销季生农场-商场)智慧农商协同创新创业计划(简称“绿谷春芽 行动”),并与德阳智慧农业研究院、蒙古国中华总商会、荷兰智慧水资源 与现代农业开发中心等联合实施“中蒙荷智慧农商协同创新(园)计划”, 着力打造创新型智慧农商综合服务平台,以需求为导向、技术为基础、服 务为核心,破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缺技术、缺品牌、缺人才、缺信息的“四 缺”问题。已研发包括“慧民宝”(Fanningbit)智慧农商综合服务平台、 “稷安源”(Geoyeah)农特产品智慧商城、基于北斗的精准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基于物联位置网的智慧农牧场管理平台等在内的多个系统,同时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2) 项目指南

针对BDS/GNSS在智能农机与智慧农商领域应用所面临的关键共性 技术、应用模式、业务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等重大课题,充分发挥中国在 北斗(兼容)系统应用及其与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集成的技术与产 品优势、应用与产业化经验和“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中外合作机制, 结合绿谷春芽行动以及“'一带一路’精准农业国际合作与区域科技组织/ 联盟建设”、“中蒙荷智慧农商协同创新(园)计划”、"中国物联位置网智 慧农商管理应用示范”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以“种养加”生态循环农牧业 创新、智能农机(自动驾驶)、农商互联、精准农业与智慧(数字)农业、 智慧(电子)商务、农牧场智慧化管理、数字乡村等为重点,开展北斗智 能农机与智慧农商关键技术硏发、集成与应用示范,推动创建国家级“北 斗+农业”、“北斗+农机”综合服务平台和北斗应用产业孵化体系。

2020年度双创项目重点候选方向:

6-1物联位置网智慧农商关键技术与综合服务平台研究

6-2基于物联位置网的智慧农牧场管理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

6-3畜禽智能化精细养殖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控系统硏究

6-4 “供销學生农场-商场”农产品安全全程监管平台研究

6-5基于全程监管平台的“稷安源”农特产品智慧商城研建

6-6基于BDS/GNSS的无人驾驶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研究

(3) 指导教师团队

吴才聪(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总体技术部主任)

李 飞(京元绿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德阳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助理)

盛 誉(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副教授、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德阳智慧农业研究院副院长)

高雪松(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德阳智慧农业研究院副院长)

胡华浪(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遥感与数字乡村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赵一广(中国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德阳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助理)

达兰•古尔班(蒙古国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蒙古国立 农业大学兼职教授、校长特别顾问)

刘立意(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北斗杯”大赛大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罗华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高级工程师,德阳京元空间信息专修学院副院长)

赵艳岭(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教研室主任)

王善云(四川省德阳中学科创责任人、高级教师,“北斗杯”大赛中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王军(安徽省滁州中学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

7、北斗航空导航与生命救援科技创客中心

(1)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航空导航与生命救援科技创客中心依托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 公司。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和三大航空 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股份制公司,是中国民航地空数据网络的运营和管理 单位,与美国COLLINS AEROSPACE公司、泰国AEROTHAI公司组成的 GLOBALINK全球数据链战略联盟,为全球航空用户提供无缝的全球地空 数据通信服务。公司目前还运行着GNSS卫星导航完好性监测系统 (GRIMS)、RVSM地区安全监控系统(CHINARMA)、ADS-B航班跟踪 监视网络,向空管部门、航空公司和机场提供基于多种数据链的民航信息 应用及集成服务。公司是中国民航新航行系统CNS/ATM的技术支持单位, 致力基于空地数据链的空管新技术研究,开展了全国航班协同运行、飞行流量协同管理、基于四维航迹TBO运行、空域管理与评估、航行情报与气 象服务等系统的开发,实现了中国民航数字化协同管制服务从无到有的跨 越式发展。

航空作为高生命安全等级用户,对导航系统的服务性能有着全面、严 格的要求,是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高端专业领域之一。在航空领域开展北 斗及其增强技术的应用探索,推动北斗及其增强系统在航空应用领域的成 熟与完善,不仅为中国航空用户提供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服务,而且为国 际航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导航资源,助力 实现国家关于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并支持国际民航组织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的发展目标。为此,中国民航局按照立足长远、循序 渐进、安全稳妥的原则,制定颁布了推进北斗民航应用的相关政策与计划, 如:2017年印发《民用航空低空空域监视技术应用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构建以北斗定位信息为核心,兼容各种监视技术的低空空域监视技术服 务保障体系,大部分低空空域运行的通用航空器与无人驾驶航空器实现北 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2019年11月发布《中国民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 用实施路线图》,明确提出“推进北斗系统应用,建立以北斗系统定位信息 为核心的航空器追踪、监视及导航能力二本项目拟针对北斗系统在航空导 航与生命救援领域的应用需求,结合上述政策引导,借鉴冃前已开展的相 关国家科技项目研究成果,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空中交通航迹运行技 术与验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页 类 (CATni)精密进近着陆卫星导航技术”等项目成果,开展中外青年北斗 /GNSS应用关键技术与应用系统协同创新,推动北斗在航空领域的创新应 用和规模化应用。

2020年度双创项目重点候选方向:

7-1北斗及其星基增强技术在通用航空的导航与监视应用

7-2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在航空精密着陆引导上的应用

7-3北斗及其增强技术在无人或遥控飞行器上的导航应用

7-4北斗及其星基增强系统的航空导航性能监测评估

7-5基于北斗、兼容其他GNSS系统的航空应急救援系统

7-6基于北斗的航空器远程追踪系统

(3)指导教师团队

曹冲(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科学委员会委员,“北斗杯”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

李欣(中国民航局空管局技术中心副主任)

朱衍波(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民航协同空管技术 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 通(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北斗 杯”大赛大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叶靖雯(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秘书、讲师)

万新华(华中师大一附中科技教师,湖北省青少年创新发明促进会 会长,“北斗杯”大赛中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8、北斗船联网与信息装备科技创客中心

(1)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船联网与信息装备科技创客中心依托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 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我国 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公司以推动北斗产业化应用、助力导航产业 发展为己任,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今天的北斗 星通已成为一家总资产超65亿元,员工人数超5000人的国际化产业集团, 形成了基础产品、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信息装备、行业应用及运营 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北斗星通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其卫星导航芯 片、板卡、天线等基础产品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多年形成的“产品+系 统应用+运营服务”的业务模式不断深化,四大业务板块协调发展,为我国 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面向未来,北斗星通将顺应用户需求 与商业模式变革、技术融合发展和国际化等发展趋势,积极构建“北斗+ ” 新业态,加快公司“上规模、上水平、国际化”的发展步伐,矢志成为客户信赖、员工自豪、受人尊重、国际一流的百亿级产业集团。

(2) 项目指南

面向船联网为代表的专业行业应用市场和信息装备(卫星导航终端与 系统、基带芯片、板卡模组、微波组件、天线)市场,集成以北斗科技创 客中心依托单位为核心的优势机构在系统工程与指挥控制软件、无线电系 统软硬件设计、卫星导航核心技术、微波与数字通讯、地理信息、自动控 制、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开发卫星导航、惯性导航、 授时、定位定向等终端产品、解决方案及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各 种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微波组件和微波子系统、基于物联网架构的专业行 业解决方案。突破北斗船联网系统集成、优化组网与运营服务关键技术, 实现政府管理部门、渔业生产企业、渔民及其家属等群体之间的信息互联 互通和共享,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政府提供有效 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相关部门的紧急救援能力,提高渔民收益,促进 平安渔业及和谐社会建设。北斗船联网作为物联网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 必将为智慧海洋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2020年度双创项目重点候选方向:

8-1船联网运营服务平台与航行智能终端

8-2北斗海上遇险报警管理和搜救指挥系统

8-3北斗船舶监控管理与海洋渔业综合服务系统

8-4海洋运输港口智能无人管理高精度位置服务系统

8-5海洋环境下的北斗信号智能增强系统

8-6北斗信息装备集成关键技术及应用系统

(3) 指导教师团队

杨东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北航金华北 斗应用研究院副院长)

张正炬(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新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李陈峰(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北斗杯”大赛大学 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张 威(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通信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北斗杯” 大赛大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朱石明(江苏省兴化中学高级教师,“北斗杯”大赛中学组十佳优

秀科技教师,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

9、北斗通导一体与智慧健康科技创客中心

(1) 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通导一体与智慧健康科技创客中心依托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45)成立于 2001年6月1日,是注册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和“双软”认证企 业,具备完整的国防军工准入资质,以及北斗用户终端研发和分理服务资 质。华力创通是国内国防、政府及行业信息化技术与创新应用的领先者。 经过近20年的持续科技创新,已经形成卫星导航、卫星移动通信、雷达信 号处理和仿真测试四个业务板块。在国防军工市场,依托核心技术,致力 于为我军精确制导武器、电子对抗、航空电子、信息化作战、指挥控制及 先进武器系统研制等领域,提供先进的器件、终端、系统和解决方案。在 政府及行业市场,业务涵盖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应急通信、变形监测、 海洋工程等,为客户提供整套系统及解决方案。未来,华力创通将继续秉 承以市场的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合作共赢。同时,以产业经营为主体, 以技术研究和资本经营为两翼,形成“产业+技术+资本”相生互动、良性 循环的业务生态效应,立足国防军工,引领军民融合,推动卫星应用、无 人平台产业化发展。

(2) 项目指南

针对老年人康护、儿童关爱及智障、残疾等特殊人群健康监测等广大 市场需求,梳理智慧健康体系标准、商业模式、平台建设、业务应用、保 障体系、产业生态链等课题,深入研究北斗(兼容)卫星导航定位、室内 外无缝定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及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融合、系统集成等手段,开发可以智能采集 用户精准位置信息、生命体征信息及预警提醒等功能的终端产品,在智慧 健康数据系统平台支持下,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 间的互动,经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实现对人体健康状况的提前感知和预判。 建设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系统,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队伍和社 会资源,开发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具备老年健康动态监测功能、 统计分析功能、及时报警功能,实现健康养老大数据的智能判读、分析和 处理。开发家庭智慧健康系统,对慢性病等病患者进行健康监测,提供日 常远程医疗服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开发疫情监测与应急系统, 实时获取疫情发展相关信息,确定病毒携带者接触范围及活动区域,对隔 离区域进行管理,调配医疗及防控资源,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发展。开发通 导一体化装备,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移动卫星通信、数字对讲通信等技术 深度融合,在移动通信信号难以覆盖区域,为应急救灾、反恐维稳、海洋 作业、边防执勤、地质勘査、森林作业等提供通信、导航及位置服务应用。

2020年度双创项目重点候选方向:

9-1基于卫星通导一体化芯片的模块产品与终端应用

9-2区域室内定位网与高精度室内定位服务系统

9-3 5G融合北斗/GNSS的室内外无缝导航系统

9-4健康医疗卫生大数据与智慧康养综合服务平台

9-5移动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与智能医疗健康养老设备

9-6婴幼儿与残障人士看护装置及特殊人群健康监测平台

9-7疫情监测与应急管控系统

(3)指导教师团队

邓中亮(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 研究中心信号体制与通信研究中心主任)

刘志耘*(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

吕子平(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新业务总监)

李冬航(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市 中位协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黄安鹏(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副秘书长)

邢一春(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

刘 剑(成都工业学院副教授、基于位置服务的大数据应用研究团 队负责人、车联网大数据应用中心主任)

10、北斗遥感与导航融合服务科技创客中心

(1)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遥感与导航融合服务科技创客中心依托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 公司(简称“中国四维”)。中国四维是国内最大的遥感卫星运营商,当前 运营管理25颗遥感卫星,承担着国家陆地观测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和服务 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同时,中国四维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专门 从事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产业的专业公司。遥感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 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和国防建设等众 多领域,在卫星载荷定标、遥感图像处理、增值产品生产、固体地表要素 信息提取、多源载荷遥感数据处理及综合应用等方面积累了雄厚的核心技 术,具有较高的科研实力和水平。近期,中国四维倾力打造的旗舰产品“四 维地球”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遥感的应用模式,形成了集生态服务平台、生 态应用和行业应用为一体的遥感应用新业态。通过共建遥感产业云,利用 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遥感产业“互联网化”转型升级,目前四 维地球能够向用户提供共性产品服务、智能信息服务和应用开发服务等云 端供给,极大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2)项目指南

目前,国产卫星遥感具备大范围、高分辨率、多光谱、快速重访的对 地观测能力,能够客观反映地表状态与动态变化特点,结合BDS/GNSS地 面高精度定位能力,可以持续为关注区域提供成像观测服务。“四维地球” 平台完全部署在公有云上,系统容载了自2018年以来最新观测的卫星遥感数据,目前数据量达1.5PB,并且全部来自中国四维自主运营的遥感卫 星,在此基础上系统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新技术,开展卫星遥感 及与导航融合创新服务研究,通过互联网满足多行业全新业务需求。对近 年来我国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与遥感信息云平台,陆表参数GNSS遥 感反演(GNSS-R),捕风卫星观测数据应用,以及''北斗二号”民用市场 开发有产业化专项“卫星导航应用的电子地图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创建的 导航地理框架数据与导航电子地图平台等成果进行集成创新,形成可满足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需求的时空数据集、云服务平台、技术体系和应用 项目方案等,并推动双创成果的应用推广和转化。

2020年度双创项目重点候选方向:

10-1区域(国家级)全息导航地图综合服务平台

10-2 “四维地球”遥感大数据资源应用服务平台

10-3 BDS/GNSS-R小卫星星座设计与模拟仿真平台

10-4导航-遥感融合技术开发与应用服务平台

10-5 BDS/GNSS遥感数据陆表参数(土壤湿度)反演系统

10-6大型建设项目动态监测与执法系统

(3)指导教师团队

唐粮(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成都大学智能 系统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千人学者)

徐振亮(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马洪兵(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 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

万 玮(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地球观 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 军(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

郝雪涛(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工程部部长、研究员) 朱继东(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四维地球总经理、研究员)

王志刚(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

赖日文(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北斗杯”大赛大学组十佳 优秀科技教师)

蒲仁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专业 带头人,国家注册测绘师)

高 增(北京市第四中学通用技术组教研组长,“北斗杯”大赛中 学组一等奖获奖作品指导教师)

11、北斗产教融合创新科技创客中心

(1)依托单位简介

北斗产教融合科技创客中心依托北斗遨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产教融合创新专业委员会。北斗遨翔(北京) 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数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 2014年创立)下属企业,专业从事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综合服务,由北京 大学(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硏究中心)智慧教育协创师生团队牵头 创建,玖贰捌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加拿大杜威京元教育公司 (Dewey-Geoyaid Education Canada)共同投资建设。公司经整合北京海淀 奥赛科技发展中心(2002年成立)、德阳京元空间信息专修学院(2012年 成立)、加拿大杜威学院/杜威公学等国内外教育资源,主要开展以北京市 智力援建高校学院联合体对口援建京元学院“空间信息与智慧产业”学科 为重点的学位学历教育;以京元公社创新创业(大学生)村官和返乡下乡 双创青年特训计划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以“朝阳计划”(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与中国科技部国际空间信息技术培训研究院2002年联合启动实施) 和“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 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2010年联 合启动实施)为重点的“北斗遨翔”青少年创新创业教育;以“驰骋加美” 科技创新特长生国际特训计划(德阳京元空间信息专修学院与加拿大杜威 学院2015年联合启动实施)为重点的国际教育;以数字中国网和北斗科普 网为平台的“慕课”(MOOC)教育等。

(2)项目指南

根据2019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布局,五年内我国将试点布局50个左 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 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 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着力“解决当前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中产业人才紧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二依据“以 实训基地'小切口’撬动产教融合'大改革总体部署,依托中国卫星导 航定位协会北斗产教融合创新专业委员会,由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 研究中心(北斗产教融合创客中心)与北京市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管委会)、行业企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在北京大学科技创新研究院(亦 庄)筹划创建北斗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组织开展北斗产教融合创新示范, “引导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全面加强合作,大力加 强实训平台载体建设,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实训能力。”充分利用教育部 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成员单位包括20余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北斗 科技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和“北斗遨翔”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计划实施所取 得的宝贵经验,以“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斗丝路杯”创 新创业挑战赛组织实施为主要抓手,结合“导航与位置服务”二级学科博 士点建设及“工程"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人才培养,在北斗导航 与智能位置服务领域开展产教融合创新和产教融合实训的创新示范,促进 相关技术体系、应用模式、系列产品和中国方案在“一带一路”国家应用 推广,推动实现北斗科技创新教育合作的机制化、标准化、国际化。

2020年度双创项冃重点候选方向:

11-1北斗/航天科技沉浸体验与研学基地

11-2大中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与科技创新孵化平台

11-3空间科学与航天技术教育平台及教具套件

11-4大中小学STEAM教室与课程体系

11-5北斗/GNSS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1-6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创新服务平台

(3)指导教师团队

谭述森(北斗一代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北斗二代工程副总 设计师、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工程副总设计 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双全(“北斗杯”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北斗遨翔(北京)教育科 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全德(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武晓检(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

冉承新(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

马燕(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研究员)

张晓静(加拿大杜威学院院长、杜威公学校长,“北斗杯”大赛北 美分赛区秘书长)

黄忠(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北京九天未来科 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教育官兼副总裁)

苏彪(北京北斗教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睦碧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二级教授)

李作林(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研组长、创客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北斗杯”大赛中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

六、“北斗丝路杯"创新创业挑战赛简介

"北斗丝路杯”创新创业挑战赛(Beidou-SilkRoad Cup Iimovationand EntrepreneiushipChallenge, BIEC)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产教融 合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北京大学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 程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丝路研究院等于2020年联合发起启 动,每年举办一届,并将决赛及其相关系列活动(双创特训、学术交流、 技术论坛、应用展示、科普展览等)集中或分散举行。大赛将围绕卫星导 航与时空智能重点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最新成果展示,搭建国 际协同创新平台,组织我国专家和国际同行研讨北斗时空智能发展创新趋 势,探寻北斗时空智能产业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为我国制定北斗 时空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走出去”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全面推动 我国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的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形象。

BIEC大赛旨在:协创北斗时空智能,慧泽数字丝路遨翔。基于国家北 斗系统应用创新需求、“一带一路”战略与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发展趋 势,促进北斗时空与智能位置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及技术交流;以技术创 新驱动产业发展,搭建北斗时空智能交流平台;以应用创新优化产业发展 的质量与效率,构建北斗时空与智能位置服务技术的生态发展关系;以专 业人才培育环境的优化建设,发展北斗时空智能国际领先成果创新空间。 通过创新大赛、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和科学普及等一系列活动, 全方位展示北斗时空智能领域最新成果。

凡在校就读及毕业五年之内从事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包括大专生、大 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部分确有兴趣的特长中学生,以及“一带一路” 国家华人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的大学生,均可申报参加当年度“北斗杯”全 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为B正C选拔赛),争取参加BIEC全国决赛资 格。从当年度资格赛参赛团队中选拔优胜者,并可从往届“北斗杯”大赛 获奖且持续开展创新的项目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申请团队,参加BIEC全国 决赛及BIEC后续各项比赛活动。

2020年第一届“北斗丝路杯”创新创业挑战赛(简称“BIEC2020”) 于2020年6月20日前组织选拔赛。由挑战赛组委会选聘相关领域的学科 专家、科普专家和大众传媒、科技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资深专家,与务专题 的双创导师一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通过资格审査的项目建议方案进行评 审(重点考核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评选出全国一、二、三等 奖获奖作品。由各专题导师组(包括创业导师、科技教师、科学大师、管 理专家)从本专题获奖者中选拔优秀选手组成双创小组(一个或多个),推 荐参加集中特训和全国决赛。名单通过大赛网站公布。与此同时,挑战赛 组委会秘书处对中国境外参赛者(外国留学生和青年创客)进行遴选,原则上每个国家选录1一2位申请者,每届挑战赛入选国家原则上不超过10 个(优先考虑“一带一路”国家)。

获得挑战赛全国决赛参赛资格的选手及境外参赛者申请参加北京大 学《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暑期课程,由双创导师组分专题进行针对性集 中特训。组委会将根据入选的境外参赛者自身相关条件与个人愿望,并考 虑其所在国家在北斗科技与产品方面的现实需求、应用推广与转化基础、 优势领域以及双创小组的双创项目优势和特色等综合因素,对境外参赛者 与选拔赛优胜双创小组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中外创客协同创新项目小组。 各项目小组(4-6人)在选拔赛参赛项目建议方案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本 小组境外参赛者所在国家BDS/GNSS应用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优化并 选定总决赛的参赛项目名称。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各项目小组依托相应的 北斗科技创客中心(大赛组委会与北斗行业相关优势机构合作共建)开展 创新创业实训,并与该中心的技术、产品、商务人员深度合作,研究形成 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

挑战赛组委会聘请相关科学家、技术专家、创业导师和投资专家组成 大赛评审委员会,采取项目展示、专家质询、辩论交流等形式,对各项目 小组提交的项目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进行专家评审。作品评选完成后, 择机举办颁奖仪式及高端论坛、展览会、投资洽谈、培训等科技创新孵化 相关的系列活动,并从全国决赛参赛选手中选拔优秀选手组成中国代表队 和中外联队,推荐参加国际性GNSS创新创业竞赛。

挑战赛组委会将大力支持和推动各项目小组创建持续稳定的北斗科 技中外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并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所带来的国 际合作机遇,积极争取“一带--路”框架下的中外政府间科技与产业合作 项目立项,在中外政府政策引导、北斗科技创客中心依托机构科技支撑、 国内外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基金扶持、社会资本倾斜投入、北斗产教融合 创新平台资源整合等多重因素综合加持下,协同推动挑战赛项目在中国境 外参赛者所在国家(地区)落地实施。


分享:0


联系方式:0731-89928802(夏老师)| 技术咨询:0731-89928801转8055(张老师)| 传真:0731-89928802
邮 箱:office@gnssopenlab.org |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尖山路39号中电软件园16栋    湘ICP备11010394号-3